找到相关内容492篇,用时45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朱熹的“居敬”概念与菩萨戒的“发心”之对观──浅论道德实践的基础

    。此外,菩萨在“戒”中,   便能具足诸善,由初发心起即能利益自他(初善),以及饶益一切有   情(中善),最后趣向,获大果胜利(后善)。和声闻等需由戒   定慧三学,才能具善的修学...阿底峡认为:菩提心在一切因和果都具同一种性质,由于有阶段   的差异,而形成不同种类的发心。24   宗喀巴认为“愿心”是指:“为了救度一切有情脱离三界,我要成   !”的善净意愿。生起愿心...

    王惠雯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260960062.html
  • 名士与禅六则

    禅风。他在答梅客生的信中说道:“来书云:‘实实有,实实有道,实实要学’,甚妙甚妙。仆谓官与冶客,即也,故曰实实有;解作官作客即佛道也,故曰实实有道;然官之理无尽,冶客、荡子之理亦无尽,格套可厌...他们的兴趣。   作者:黄春和,1965年生,首都博物馆助理研究员。   这里选择六历史名士,以述其与禅宗的因缘,从他们的参禅经历中,我们可以看到不同时代的文人土大夫对禅宗的不同追求和情趣,以及在...

    黄春和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262660073.html
  • 台宗性修二德探究

    所说的佛性。从理体角度而言,众生与是没有差别的。有佛性,众生也有佛性。在,佛性不增;在凡,佛性不减。但从修德角度来看,众生与,就有着天壤之别。诸佛因地精进用功,果地修德究竟圆满,是三觉圆满...地凡夫,能知如来秘密之藏。偈云:“方听无生曲,始闻不死歌,今知当体是,翻恨自蹉跎。” ’  三、观行即:指已悟佛性,顺性起修。即圆教的五品弟子外凡,圆伏五住烦恼(见一切住地、欲爱住地、色爱住地、...

    释界明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404660869.html
  • “同除四住,此处为齐;若伏无明,三藏则劣”

    之心修善。这些人虽然修善,虚伪邪曲,不能称为直。令弟子七种行人皆明识生灭四谛之理,知爱论见论皆是邪曲,伏此爱见邪曲之心,用正信直之心,修诸善法,故名“直善”。  藏教七贤尚属凡,至见道、修道、...世第一位的阶次,证不退。  谛观大师还说:“次从二信至七信,断思惑,与藏通二、别教七住齐,三界苦集,断尽无余。”[25]二信到七信,共六个位次,各位次的修持要求分别是:念心,常修六念,念佛、法、僧...

    朱封鳌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404860871.html
  • 说 “无念为宗”

    念,一切诸法亦复如是,斯乃名曰之所教、所当思者。”[4]   经中以“无意、无念”为所教法以及弟子所当思法,可见此境界同为修行究极之境。   不过,这些经皆就佛果说“无念”,并未就“无念”本身...。前者为众生迷自性而生之法,后者为菩萨见自性后施设之法,两者皆不在自性之外,故同为自性所生之法。此即主要从事相之生灭、还灭两边所显自性生万法。   自性于众生所起万法固是妄法,于菩萨所起对治...

    冯焕珍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473761316.html
  • 南宗禅之形成与禅净合修之盛行

    ;妄念不生为禅,坐见本性为定。本性者,是汝无生心;定者,对境无心,八风不动,若得如是定者,虽是凡夫即入。”可见宗下禅之体为涅〖FJF〗NB231〖FJJ〗妙心,依离语言文字顿悟一心...影响的禅宗大德48,以说明禅净合修盛行原因及他们对禅净合修圆融理义形成的贡献。从而也使净土法门成为汉地佛教的共宗,而禅亦同时成为各案深层次行持的方法。〖HT〗   关键词:形成 弹净合修 参禅 念佛...

    林克智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511761495.html
  • 荷泽宗与洪州宗

    ,即修之时,即入。……何以故?为心空故,修顿悟者,亦复如是。为顿除妄念,永绝人我,毕竟空寂,即与佛齐,等无有异,故云即凡即圣也。修顿悟者,不离此身,即超三界。经云:不坏世间,而超世间,不舍烦恼,而...国师问禅客:“从何方来?”对曰:“南方来。”师曰:“南方有何知识。”曰:“知识颇多。”师曰:“如何示人?”曰:“彼方知识直下示学人即心是是觉义。汝今悉具见闻觉知之性,此性善能扬眉瞬目去来运用,...

    聂 清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520261545.html
  • 《顿悟入道要门论》浅释(1)

    、哀、毁、誉、称、讥、苦、乐,是名八风。若得如是定者,虽是凡夫,即入。何以故?菩萨戒经云:众生受佛戒,即入诸佛。得如是者,即名解脱,亦名达彼岸,超六度,越三界大力菩萨,无量力尊,是大丈夫。  ...解释,即是“自觉觉他,觉行圆满,不可思议,名为妙觉”,这是指佛果的无上正觉。等觉,亦是的异称,等是平等,诸佛觉悟,平等如一,故云等觉。又,菩萨之极,亦名等觉,意指与妙觉等。  第三层解释《金刚经》中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7014762084.html
  • 《顿悟入道要门论》浅释(2)

    虽无像,而能现万像。学人为心无染故,妄念不生,我人心灭,毕竟清净,以清净故,能生无量知见。顿悟者,不离此生,即得解脱。何以知之?譬如师子儿初生之时,即真师子。修顿悟者,亦复如是。即修之时,即入。如...指出外不染色内不起妄,二边即无,中道就无从立了。这就是真正的中道,真正的如来道解脱道。最后仍然归结到一切处无心,是真解脱真涅盘真寂灭真见性。  第五层说受记。受记,原意指预言弟子于未来何时得何果。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7014862085.html
  • 从部派佛教到大乘佛教

    修道阶、无生法忍、一生补处,以及经典的书写、受持、读诵、解说等。两者共通之处有十方、授记思想、六波罗蜜、正定聚、不退转、回向思想等。又,初期大乘经典中也有将上述两种思想并用、折衷的。  大乘与部派的...身居候补的菩萨,必须历经三阿僧祇百大劫或四僧祇百千劫的漫长时间修学。所以,释迦过去修学菩萨道时,曾亲近、礼拜、受教于数百千万的过去,并曾接受将来必定成佛的预言(授记)。《种姓经》中所述的以上...

    水野弘元 著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7060762303.html